通知公告

山海为证 药香致远-葡语国家中药(传统药)国际研修班成功举办

2025年9月15日-28日,由商务部主办,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以下简称“国家药监局高研院”)与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联合承办的葡语国家中药(传统药)国际研修班圆满举办。来自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葡萄牙6个葡语国家的30名中药(传统药)监管人员与业界专家,足迹遍布珠海、江门、深圳、广州、郑州、南阳六座城市,深度探寻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之路,为传统医药国际交流合作搭建新桥梁。 葡语国家中药(传统药)国际研修班开班仪式合影 全链覆盖,解锁中医药传承创新密码 为使葡语国家学员全方位、深层次理解中国中医药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国家药监局高研院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打造了一套“理论授课+现场实践+交流研讨”的立体研修体系,覆盖中药监管、产业与文化,让每一位学员都能在课堂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触摸真相,在文化中感受底蕴。 课堂授课:搭建专业知识框架 研修班的课堂讲座聚焦中药监管核心环节,为学员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课程以“中国国情概况”为开篇,从历史文脉与现代化进程的双重维度,帮助学员理解中医药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度绑定。来自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中检院、药典委、药审中心的专家们,从“国家标准”“质量控制”“注册管理”到“审评创新”,系统性地为学员们勾勒出中国中药监管的全链条科学体系。这套体系深度融合了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其核心目标始终如一:保障药品安全、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以开放的态度为全球传统医药监管贡献中国方案。 中国专家为参训学员授课 现场实践:触摸产业发展脉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修班精心规划的实践路线覆盖两省六市,带领学员走出课堂,亲身感受中医药产业从田间到车间,从研发到物流的全链条发展成果。 在南阳宛西制药中药种植园,学员们直观理解中国中药材源头管控的实践;在江门新会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非遗传承人现场讲解陈皮炮制的传统技艺,学员们在醇厚香气中体会“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的匠心;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与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现代化的研发设备、智能化的实验平台展现了中国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技术实力;在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学员们近距离观摩了中药智能检验机器人与AI检测系统的协同运作;而在国药控股珠海物流中心,自动化立体库、无人机拣选、全流程电子追溯系统的高效运转,向学员们展示了现代物流技术的高效与便捷。 “从山间的一株药材,到实验室的一份报告,再到货架上的一盒药品,中国中医药产业的完整链条和严谨标准,彻底改变了我对传统医药的认知。”莫桑比克学员赫伦娜在参观后表示,“这为我国发展本土传统医药产业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理论联系实践,学员在多地感受中国中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文化溯源:探寻中医药精神根脉 中医药的魅力,不仅在于技术体系与产业规模,更在于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研修班特别安排了文化溯源行程,让学员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读懂中医药跨越千年的生命力。 在河南博物院,馆藏的古代青铜药具诉说着中医药与中华文明同步发展的历程;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史馆内,从《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到《本草纲目》的药物分类,从古代针灸铜人到现代中药标本,一部浩瀚的中医药史诗徐徐展开;南阳张仲景博物馆内,学员们瞻仰医圣雕像,聆听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故事,体会中医药仁心仁术的核心价值;在珠海澳琴中医药文化街,袅袅药香与艾绒温热中,学员们体验针灸、推拿等特色疗法,看到中医药如何融入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成为“治未病”的重要手段。 “当我在张仲景博物馆听到‘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的解说时,突然明白了中医药为什么能跨越千年。它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信仰。”葡萄牙学员佩德罗在文化体验后动情地说。 丰富多彩的文化之旅,感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对话共赢,开启健康合作新征程 知识的传递终要转化为合作的动力。本次研修班先后在珠海和郑州两次开展交流座谈,邀请药品监管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中药企业代表与学员面对面,围绕监管实践、标准协调、产业合作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对话。 座谈中,葡语国家学员纷纷提出实实在在的合作意愿,如“葡语国家拥有丰富的天然药用植物资源,但缺乏标准化种植与加工技术,如何与中国合作实现资源转化?”“我们希望借鉴中药监管体系,中方能否提供法规与指南的葡语译本。”中方企业代表对葡语国家中药(传统药)的监管政策有了更全面清晰的了解,充分表达了布局葡语国家市场的战略规划和合作意愿。这些意向如同播下的种子,将在未来生根发芽,成为中国与葡语国家传统医药合作的具体成果。 国家药监局高研院院长段慧萍在座谈会上特别强调了交流座谈的重要意义,指出:“本次研修班座谈活动的举办,并非简单的经验分享,而是为中国与葡语国家传统医药合作铺路架桥的关键一步。这次座谈让我们看到了葡语国家对传统医药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明晰了中国与葡语国家在资源互补、技术共享上的巨大空间。希望以本次研修班为起点,中国与葡语国家的监管部门之间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引导双方企业之间找到务实的合作路径,让传统医药成为连接彼此的‘健康纽带’,双方共同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学员与中国监管机构、行业协会、企业交流座谈 郑州交流座谈合影 药香永续,友谊长青 9月28日,研修班结业典礼在珠海举行。当30名学员从主办方代表手中接过结业证书时,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两周的研修虽短,但学员们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更缔结了跨越山海的友谊。 结业仪式上,学员们分享感言,真挚的话语中满是对本次研修的认可与对未来合作的期待。当最后一批学员登上返程的飞机,珠海的海风漾着药香,为这场跨越山海的对话画上圆满句号。但中医药的故事,永远不会落幕—中国与葡语国家将以中药(传统药)为媒,深化监管交流、推动产业合作,让药香跨越山海,让友谊永续长青,共同书写传统医药国际合作的开放共赢新篇章!

2025-10-09

聚焦实战强本领 交流互鉴促提升——地市级市场监管局分管药品监管工作负责...

金秋京华,风和日朗。9月23日至25日,来自全国地市级市场监管局分管药品监管工作的63名负责同志在高研院开启了一场凝聚共识、锤炼本领的学习之旅,结下融合监管智慧,提升监管效能的丰硕成果。三维课程藏巧思,学练赋能砺精兵本期培训班由国家药监局人事司主办,高研院承办,紧扣“精准施训、实战导向”,锚定学员年龄结构、专业背景、工作年限等群体特点,以“履历锚点”导学破冰,既直观呈现学员个人特点,又快速加深彼此了解,为后续互动教学筑牢协作基础。培训构建“理论+实践+研讨”三维度五环节课程体系,让教学既有理论高度,更具实践温度。专题讲授环节,国家局相关司局同志系统讲解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依法行政,解读“两品一械”流通环节监管工作重点,结合典型案例厘清监管边界、明确工作标准; 模拟教学环节,以“全媒体时代的舆情应对与风险防范”为主题,通过新闻发布会、处置预案编制等方式,指导学员掌握舆情处置的关键流程与沟通技巧;现场教学环节,全体学员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中重温抗战历史、感悟初心使命,将红色基因融入监管担当;案例教学环节,利用“翻转课堂”形式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融通,在剖析问题根源、提出解决对策的过程中提升学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与水平;经验分享环节,设置三医协同、稽查执法、智慧监管、能力建设等议题,鼓励学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享监管心得、探讨工作困惑,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共识、在互学互鉴中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满载收获再起航,监管为民谱新章结业之际,学员们感受颇深,认为此次培训内容精准、形式新颖、务实管用,既补足了专业知识“短板”,又拓宽了监管工作“视野”。未来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作风履行监管职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守护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实际行动,为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坚力量”。

2025-10-09

国家药监局高研院助力北京市药监局打造医疗器械骨干检查员系列培训

为加强北京市检查员队伍体系化建设,突出高级别检查员培育,受北京市药监局委托,高研院针对北京市医疗器械高级别检查员前沿知识更新需要,专门设计了医疗器械骨干检查员系列培训。 该系列培训跨2025-2026年度,共十期。重点结合北京市产业发展需求实际,设置医用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新型生物材料、脑机接口等高端医疗器械及高风险医疗器械等主题,在课程内容上聚焦国际前沿与监管实际,并充分运用理论学习、案例教学、现场实训、模拟检查等多种教学形式。 9月24日,北京市2025级第一期在北京顺利举办,主题为“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药监局器械注册司有关部门负责人解读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最新政策,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孟庆虎解析医用机器人发展前沿动态,江苏省药监局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分享人工智能赋能全生命周期智慧监管经验,课程内容精准对接北京市医疗器械产业趋势与监管热点。北京市23名医疗器械骨干检查员及全市药品监管系统的其他医疗器械检查员近200人现场参训。学员代表纷纷表达了珍惜学习机会、主动对标先进、提升监管能力的决心。 下一步,国家药监局高研院将持续打磨医疗器械骨干检查员培训课程,以期为全系统医疗器械骨干检查员培训发挥示范作用,更好地服务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255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