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51年,2006年由重庆市万州卫生学校和重庆市万县中医药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是三峡库区唯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公办医药卫生类高等院校。学校是重庆市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重庆市优质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坐落在万川毕汇的三峡库区腹心—重庆万州。历经70余年栉风沐雨,秉持“学则恒心,医则仁心”的校训,坚守“立足三峡、辐射西部、统筹城乡、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累计为三峡库区及西部农村基层培养医药卫生人才18万余名。综合实力更加雄厚。学校占地面积2071亩,校舍69.8万平方米,拥有图书320余万册,固定资产总值2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亿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开放病床2000余张,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临床教学基地(1.5学校+1.5医院)7个,教学医院10所,实习基地395家。学校设有9个教学院部,单独设置3个教学科研机构。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500人,学生报到率保持在95%以上,护理、临床、口腔、中医等专业执助考试通过率位居全国前列,学生双证书获取率96%。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7%以上,社会用人满意度98%。近5年,学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项、市级职业院校技能比赛20余项,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9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9项。76%毕业生服务于基层一线医疗机构,彰显了“领行业、重服务、促发展”的办学特色。师资队伍不断优化。学校现有职工17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300余人,硕博士470余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培训基地各1个,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1个,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1个,市级名师工作室2个,重庆市中医药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个,重庆市教学团队3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1人。重庆英才、重庆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先进工作者、重庆市教学名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技术能手、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最美教师、重庆市三八红旗手、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巴渝青年学者50余名。专业实力持续增强。学校开设医药卫生、食品药品与粮食、公共管理与服务、电子与信息、教育与体育等5大类38个专业。有国控专业7个,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市级骨干专业4个,国家“双高”专业群1个,市级“双高”专业群3个,形成了多专业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与重庆三峡学院实施专本贯通分段培养,与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联合举办本科层次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专业。有国家现代学徒制项目1项,教育部1+X制度试点14个,重庆市人社局新型学徒制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中医类)和(临床类)各1个。联合主持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3门,市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38门。主编、参编国家及行业规划教材300余部,9门教材入选“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1门教材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6门入选重庆市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教材。教学科研稳步提升。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和市级教学成果奖、市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1个、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现有国家级临床药物试验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中医药基地1个、三峡库区道地药材开发利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11个,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立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其他国家级项目14项,市级教改科研项目31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00余篇,CSCD、CSSCI、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70余篇,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00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430余项、德国专利4项。发现新物种1项。获批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1个,市级科普基地2个。对外交流积极拓展。学校坚持“输出”与“引进”并举的合作原则,与加拿大、新加坡、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知名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与加拿大博瓦立学院、加拿大罗耶斯特文理学院分别开展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与乌兹别克斯坦传统医学科学与实践中心共建“神农学院”,与费尔干纳公共卫生医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加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鲁班工坊建设联盟。2018年以来,选派100余人赴海外交流研修,派送53名学生赴新加坡留学。社会服务更显担当。学校主动融入健康中国、教育强国、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致力于实现川渝两地医药卫生职业教育融合式、一体化发展。牵头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联合体、成渝双城经济圈医药卫生职业教育联盟、重庆三峡库区医教协同职业教育集团和重庆市卫生健康类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等学会智库组织,促进学校与区域医药卫生行业学会、医院、企业、地方进行深层次的校政院(企)合作。发挥“学校+医院”医疗教育集团资源优势,为区域乡村医疗服务100余万人次。开展中药种植应用技术推广服务实施精准扶贫,获得“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积极承担疫情防控工作责任,被评为“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展望未来,全校师生员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深化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发挥带动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作用,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来源/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查看更多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94年,199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是教育部批设的首批高职院校之一,整合了金华师范学校、义乌师范学校、金华卫生学校、金华农业学校、金华供销学校、浙江农业机械学校等6所中专的传统和资源,办学可追溯到1907年创办的金华府官立初级师范学堂,具有百余年的办学历史。学校立足职业教育、不断传承创新,先后被列为国家示范校、国家优质校、浙江省重点校和国家“双高”校A档建设单位,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入围全国高职“服务贡献、国际影响力、教学资源、育人成效、实习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七个“50强”,入选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等四大榜单。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国家级人才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人才90人次、省级教学团队7个。近年来,学校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3项,国家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2项,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2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并同时获得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4个;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5项、省部级近400项,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实验室和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授权专利2337件,软件著作权403件,年科技服务到款近3000万元。学校与浙江省教科院联合成立“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是全省唯一依托高职院校设立的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积极承担教育部、教育厅委托研究任务,研究成果获国家领导批示13次,省部级领导批示30余次,地厅级领导批示20余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上刊发报道和署名文章50余篇。学校紧密对接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和金华五大千亿产业,形成有效对接信息网络经济、先进装备制造、健康生物医药以及现代农业、文教卫生的10大专业群;招生专业58个,其中国家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专业3个,四年制高职试点专业2个、本科教学点专业1个、联合专升本办学专业4个,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近两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总数、获奖学生数蝉联全国第一。先后获评国家级首批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备案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全国高校职业生涯特色咨询工作室,现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100所毕业生就业状况布点监测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7000名左右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7%以上,涌现了一大批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荣誉的杰出校友。学校坚持开门办学、校企合作,创立“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实施“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建设“校企利益共同体”;近年来,积极打造实体化、“产学研训创”一体化的“产教利益共同体”,探索政校行企专业共治、课程共建、师资共融、人才共育和评价共促的职业教育质量管理模式。持续创新形成了“三引领、三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四方参与、四类评价”教学质量评价、“4+X”教师考核评价、“五纵五横”学生管理服务等“金职范式”。建有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工程项目智能化精密制造产教园,首批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浙江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浙中新能源汽车产教联盟等多项高端产教实体;同时,积极与华为技术、辉瑞制药等世界或国内500强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学校立足区域发展,不断深化校地合作,牵头成立金华市应急管理学院、退役军人学院和乡村振兴学院,与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全天候、全领域、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关系,与武义县政府签约共建“武义学院”,挂牌设立武义县职校、婺城区九峰职校和磐安县职教中心等3所附属中职学校,形成区域职教集团。学校创新“线上+线下”培训模式,年社会培训10万多人·次,精准服务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学校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校、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先后招收6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留学生,成立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怀卡托国际学院和“金职院卢旺达穆桑泽国际学院”,学校现为世界职教院校联盟(WFCP)成员、中非职业教育联合会成员、中非(南)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鲁班工坊”建设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入选“未来非洲—中非职教合作计划”、全国首批鲁班工坊运营项目、教育部中文工坊项目、浙江省首批“一带一路‘丝路学院’”、浙江省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单位、浙江省标准国际化培育基地、浙江省第一批“小而美”境外项目等,连续三年教育国际化水平位居全省高职第一。学校先后与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阿克苏教育学院、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西昌民族幼专等30余所院校开展东西部对口协作交流,每年接待来校考察交流兄弟院校200余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勇争第一 敢创唯一”的新时代学校精神引领下,将继续坚持区域服务型高职的发展定位,高质量完成国家“双高”建设、高标准创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高水平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努力为省市两级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建设提供强力支撑,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贡献金职力量。来源/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查看更多江西省医药学校创办于1984年,与江西省医药技师学院合署办公,是一所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国家级重点公办学校,全国首批国家级示范学校中唯一一所医药类职业学校。学校隶属于江西省国资委,为公益二类正处级事业单位。 学校为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院校、首批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吴剑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单位、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江西省“高水平学校”项目建设单位、江西省A级中职学校、江西省优秀等次技师学院。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400余人,硕士以上学历达98人。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首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特色专业群3个,省级精品专业2个,省级出彩专业1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具有国家职业教育百杰校长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赣鄱名校长1人,江西省赣鄱名师2人,江西省技术技能名师7人,江西省能工巧匠2人,江西省技术能手2人,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2人,江西省巾帼标兵1人。 学校地处南昌市银三角,占地面积324亩,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000余人。 来源/江西省医药学校
查看更多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是2012年3月由原北京卫生学校、北京护士学校、北京市中医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隶属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质量为重的办学宗旨,以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师生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卫生技能人才为目标,积极稳步探索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适合学院发展的改革之路。学院设有四系两部,分别是中药康复系、护理系、药学系、医学技术系以及文化基础部、思政教学部。全校共有学生6133人,教职工530人。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延续“一院三址”办学格局。学院第一院区位于房山区窦店镇下坡店村大窦路12号(租用北京网络职业学院校园),占地面积344亩,在校生2201人,教职工229人,设有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卫生信息管理、护理(2022级五年制)、助产(2022级五年制)共7个专业。行政职能处室包括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计划财务处、审计处、安保后勤处、物资管理处、科研与教育督导处、招生实习就业办公室、网络信息管理处。学院第二院区位于通州区玉带河西街24号,占地面积77.95亩,在校生2613人,教职工153人,设有护理、助产共2个专业,行政职能处室包括团委、基建处、二院区安稳后勤办公室、校友校史办公室、离退休办公室。学院第三院区位于通州区九棵树东路128号(为法人注册地),学院领导在此集中办公,占地面积35.32亩,在校生1319人,教职工148人。设有中药学、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共3个专业。行政职能处室包括党委办公室、人事处、学院办公室、纪委办公室、工会办公室、教师发展中心、三院区安稳后勤办公室。学院教学设施齐全,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实验室、实训基地和供学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的场所和设施,现有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卫生信息管理、中药、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近万余平方米,能够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需求。其中护理实训基地获得教育部职业院校实训基地重点建设项目资助,药学专业实训基地是北京市职业院校实训基地重点建设项目。现有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北京胸科医院、北京老年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等13所临床教学医院。同时还与北京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药企业、研究机构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的临床教学及实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形成“紧密合作、共育共享的院校三段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学院重视专业建设和学生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专业建设不断取得成绩,护理专业和药学专业为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首批示范专业,被市教委评为北京市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同时也被教育部认定为骨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效果明显,注重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培养的毕业生岗位竞争力和适应力高,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很多毕业生成为首都医疗卫生行业的骨干。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高达98%(2019年98.36%)以上,特别是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多年来,学院为北京市医疗卫生行业培养了七万余名卫生专业人才,其中护理人才占北京地区该类技术人才培养量的60%以上,为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院护理专业毕业生陈征、王克荣分别获得第40届和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为学院赢得了荣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质量为重的办学宗旨,以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卫生技能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来源/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查看更多7月4日下午,高研院党委书记李福荣同志以“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推动教育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学院全体党员干部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李福荣同志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现实要求等方面,结合药品监管教育培训工作实际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交流。李福荣同志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局党组的各项决策部署,结合学院职责和工作实际,切实加强党对学院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要深入推进主题教育,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各项决策部署,勇于担当、改革奋进、团结一致,不断开创药品监管教育培训工作改革发展新局面,以实际行动为推进中国式药品监管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查看更多7月4日下午,高研院党委书记李福荣同志以“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推动教育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学院全体党员干部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李福荣同志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现实要求等方面,结合药品监管教育培训工作实际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交流。李福荣同志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局党组的各项决策部署,结合学院职责和工作实际,切实加强党对学院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要深入推进主题教育,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各项决策部署,勇于担当、改革奋进、团结一致,不断开创药品监管教育培训工作改革发展新局面,以实际行动为推进中国式药品监管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查看更多为使职业院校药品生产类专业教师深入了解行业前沿发展,促进医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助力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6月13日—17日,药品行指委在长沙举办全国医药院校药品生产类专业制药装备实训班,来自30多所院校的80余名教师参加培训。为最大程度便于教师感受实际制药设备,本次培训地点直接设在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培训除邀请到楚天科技首席制药工艺专家郑起平以及楚天中央技术研究院多位专家授课外,还专门安排12课时实训,请专家引导教师参观精工、冻干、飞云、TOP等车间,并在制剂车间学习大输液线、湿法制粒线、提取浓缩机组等前沿制药装备。本次培训受到参训教师的一致好评。培训过程中,大家都表示,参加培训不仅开拓了视野,学习了世界先进的制药装备与制药工艺,而且了解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明确了下一步教学方向与教学重点。
查看更多为使职业院校药品生产类专业教师深入了解行业前沿发展,促进医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助力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6月13日—17日,药品行指委在长沙举办全国医药院校药品生产类专业制药装备实训班,来自30多所院校的80余名教师参加培训。为最大程度便于教师感受实际制药设备,本次培训地点直接设在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培训除邀请到楚天科技首席制药工艺专家郑起平以及楚天中央技术研究院多位专家授课外,还专门安排12课时实训,请专家引导教师参观精工、冻干、飞云、TOP等车间,并在制剂车间学习大输液线、湿法制粒线、提取浓缩机组等前沿制药装备。本次培训受到参训教师的一致好评。培训过程中,大家都表示,参加培训不仅开拓了视野,学习了世界先进的制药装备与制药工艺,而且了解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明确了下一步教学方向与教学重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