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比亚迪最新的刀片电池,遇到问题要这样处理……”在迪拜的一间公司里,一位来自中国的小伙子正操着熟练的英语,手把手指导阿联酋汽车技术从业人员做新能源汽车维修与保养。当地的技术人员都叹服于他精湛的技术和流畅的表达,完全不相信他是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毕业生。这个让人佩服的“技术大拿”,就是来自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深圳职大)2021级新能源汽车技术3班的学生廖毓原。3年前入学时,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凭借出色的技术走出国门。而像他一样“走向世界”的,还有深圳职大的数十名学生。他们都是深圳职大“教随产出”的受益者,也是在世界职教舞台上展示中国力量的传播者。装备资源共享,一解燃眉之急暑假期间,深圳职大汽车学院实训室里依然一派火热景象。测试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虚拟仿真系统、安装调试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系统教学装备、线上技术指导海外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师资……团队正在加班加点地进行教学装备与教学资源的开发,铆足干劲,要将中国职业教育的优秀经验和资源分享到海外,而这早已成为一种日常状态。为什么要如此拼?因为他们听到了海外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人才的强烈呼唤。 “从海外调研的情况看,东南亚、中东非、南美等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而这些国家的职业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大多以传统燃油车为授课内容,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训条件一片空白,无法为新产业培养技能人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其教学装备与资源大部分停留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海外拓展迫切需要最新的教学装备、资源、方法。”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响应国家号召,深圳职大在2022年1月组建了包含装备研制、资源开发、技术转化等核心要素的“教随产出”团队,由汽车学院副院长崔宏巍担任队长,8名专业骨干教师作为核心成员,依据学校产教融合“九个共同”中的“共同走出去”指导意见,联合头部企业启动了海外人才供应链的建设工作。针对海外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短缺问题,深圳职大国际交流合作团队老师们凭借在职业教育汽车领域20年的专业沉淀与积累,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开发了适合海外人才培养的新能源汽车装备,并建设了海量的英文版虚拟实训教学资源,涉及“电池”“电机”“电控”三大系统,涵盖“保养”“维修”两大业务。这些资源和装备,不仅减少了海外相关产业摸索和试错的过程,更培养了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应用能力突出的技能人才,支撑海外院校从传统车检修转型为新能源汽车检修。 与此同时,国际交流合作团队还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三高三难”问题,即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目前,这些自主开发的资源已开始大量应用于东南亚、中东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人员培训。专业建设赋能,培育“造血”机能“想学就能学,拿来就能用”,深圳职大国际交流合作团队的资源输出和技术输出仿佛一股清泉,帮助海外新能源汽车产业解了燃眉之急。不过,海外相关产业若想长足发展,除了依靠“输血”,更要自身“造血”。专业怎么建设?人才怎么培养?深圳职大国际交流合作团队再出手,开启了与泰国职业教育界的深度合作。2024年2月,深圳职大国际交流合作团队赴泰国教育部进行交流,深入考察了泰国新能源汽车职业教育现状和需求,双方就新能源汽车师资培训达成协议,经过4个月的精心筹备,定制化开发了5门新能源汽车技术英文版课程与实践项目,6月面向泰国职业院校举办了首期新能源汽车师资培训班。在9月又举办了第二期培训班,泰国教育部组织全泰职业院校汽车专业骨干教师参训,79名通过培训的泰国教师获得了深圳职大比亚迪应用技术学院颁发的课程证书。学校也与泰国东方技术学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为泰国的比亚迪产业链培养技术人才。 从今年6月开始,深圳职大崔宏巍、马德粮、梁松峰3位老师开始线上对泰国东方技术学院进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基本理论、设备原理、教学方法的培训。7月,深圳职大教师踏上了前往泰国的行程。他们不仅向泰国的教师同行们传授新能源汽车实训设备的使用方法与实训教学方法,还根据泰国的具体情况编写了适应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方案。培训8天,每天10个小时,泰方老师求知若渴,深圳职大老师倾囊相授,双方亲密无间地共同谱写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泰国发展的篇章。 对外技术赋能,对内发展扎根除了“对外有益”,职业教育“走出去”还不断“向内扎根”。国际交流合作带动了深圳职大参与技能大赛的国际化与影响力。2022年,团队教师指导组建了由深圳职大汽车与交通学院和莫斯科州立大学学生组成的中外“1+1”手拉手联队,参加了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汽车技术赛项。从联队组建、竞赛训练到参赛获奖,前后历时6个月。在校内外同时建立训练团队,深挖每一个技术细节,攻克了每一个训练难点。流程训练、思路讲解、英文版技术资料分析、校内外团队线上交流,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很饱满,团队常常从早上八点工作到凌晨三点,由于具有共同的目标和奋斗的激情,强负荷状态下大家依旧干劲十足,最终团队指导的中外联队夺得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技术赛项银牌。 国际交流合作更为深圳职大优秀学子架设了通往世界的桥梁,廖毓原同学就是受益者之一。学校联合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成立训练营,企业提供了108个海外事业部的岗位,涵盖欧洲、南美、中东非洲、东南亚、北美等地。校企联合对该营的首批41名同学开展集训,走入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展厅、实验室、工厂,企业派出了中东非洲汽车销售事业部、美洲汽车销售事业部、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以现场和连线对学员们进行轮训。今年3月,廖毓原同学开始在中东非洲汽车销售事业部实习。在国内历练了3个月后,廖毓原同学走向了海外,来到迪拜,成为比亚迪中东非洲汽车售后技术服务工程师。目前,深圳职大国际交流合作团队已完成开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化教席职教英文版线上课程2门,并努力打造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数字技术职教示范课程。团队受邀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3职业教育共同行动”项目系列讲座做专题报告,来自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马来西亚敦胡先翁大学等60余名教师参与,努力为“教随产出”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教随产出”是中国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益探索,不仅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同时也传播了知识和技能,向世界职业教育分享了中国方案,传递了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深圳职大国际交流合作团队在“苦练内功”的同时也将不负使命,让世界听到中国职业教育的最强音!(通讯员 崔宏巍) 原文链接:http://photo.china.com.cn/2024-11/20/content_117560007.shtml
查看更多本视频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宣传中心提供
查看更多本视频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宣传中心提供
查看更多12月3日,第十八届中国制药工程大会在南京开幕。国家药监局副局长赵军宁出席并致辞。赵军宁表示,国家药监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把保障药品质量安全作为最根本的职责,坚持科学化、法治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监管和服务,统筹秩序和效率,有效保障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赵军宁强调,国家药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强化高效能监管,保障高水平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保护公众健康,推动我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多个国家和地区药品监管机构、国际组织、学会协会、学术机构、制药企业等参加会议。原文链接:https://www.nmpa.gov.cn/yaowen/ypjgyw/hyxx/yphyxx/20241203155001198.html
查看更多本视频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宣传中心提供
查看更多时隔两年,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中国职业教育。时针拨回两年前,2022年8月,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成功举办,习近平主席向大会致贺信指出,中国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外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如今,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如约而至。近年来,中国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和模式基本形成,中国职业教育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格局性变化。中国正以实际行动,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截至2023年,我国共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1.1万多所,在校生近3500万人,每年培养超过1000万名毕业生,形成了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完整的学校职业教育层次,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一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有力地支撑了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为了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近年来,教育部对职业教育专业进行了较大幅度优化调整。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2024年教育部又对高职专业布局点进行了较大调整,新增专业点6068个,撤销专业点5052个,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精准的人才支撑。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共开设1400余个专业,设置12万多个专业点,覆盖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主要领域。近年来,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70%以上的新增一线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职业院校已经成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这一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为不同禀赋的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成才道路。从中职毕业生到全国技术能手,“90后”小伙子李启士走上了一条技能成才之路;高职毕业在清华任教,邢小颖诠释了“一技之长是最大的底气”;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读博的戴栋晨,一直保持着从中职时就开始的对专业的热爱……当前,职业教育的学历“天花板”已经打破,中职学生升学机会大大提升,再加上职业学校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强,更受企业欢迎。可以说,职业教育就业有能力、升学有通道、发展有保障,吸引力越来越强。深化产教融合形成新格局在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的“多轴加工技术”实训课上,大三学生黄精磊正熟练地进行着各项操作。“有了之前在企业车间实训的基础,我现在能进行更复杂的加工操作。”黄精磊说。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跟岗实训,企业师傅手把手带教,是市域产教联合体内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常态。2022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一体两翼”战略任务,即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进一步落实省级政府领导和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教育部分别与天津、山东等9个省份共同开展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试点工作。——为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的紧密度,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主要经济功能区,教育部支持建设了34家市域产教联合体。——为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适配度,教育部支持建设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国家有色金属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央地联动推进“一体”,凝聚各方力量打造“两翼”,政府在推进产教融合中更显作为,深化产教融合形成新格局,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能力不断增强。在更小的切口上,职业教育正在打造“金专、金课、金师、金基地、金教材”。首批6个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中,一批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首次引入职业教育课程,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职教“五金”。对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塑造力增强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鲁班工坊实训室门口,照片墙上挂满了鲁班工坊毕业生在企业工作的照片。“这些照片都是企业主动发来的,他们对毕业生的表现非常满意。”埃塞鲁班工坊中方负责人江绛说,一些企业甚至主动提出把员工送到鲁班工坊学习。从“引进来”到高质量“走出去”,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实现重大转变。目前,全国27个省份的200多所职业院校与70个国家和地区合作设立了400多个办学机构和项目,涌现出了鲁班工坊等一批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品牌,“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未来非洲职业教育合作计划”等合作机制,构建起了更为紧密的中外职业教育共同体。实践证明,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为合作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分享了中国职教先进的教学模式、专业标准和设备资源,成为中外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新载体。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将成立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颁发世界职业教育大奖,中国对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塑造力将进一步增强。“创新赋能未来,技能塑造人生”,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即将启幕,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为世界职业教育贡献中国智慧,与世界共绘职业教育新蓝图。(本报记者 欧媚)
查看更多本视频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宣传中心提供
查看更多本视频由四川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