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时代》杂志公布了经过评选的2023年最佳发明(THE BEST INVENTIONS OF 2023)。这些发明覆盖人工智能、消费电子产品、AR&VR、设计、医疗保健等22个领域,医疗器械领域有10款新产品上榜。十款入选年度最佳发明的医疗器械,正是全球医疗器械行业不断创新的缩影。虽没有国内头部医械企业的创新产品入选,但国内企业在医械创新方面也可圈可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截至12月15日,2023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共计56件,其中国产44件,占比近八成。得益于多年来在创新领域的持续不断投入,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结出了累累硕果:一大批创新医疗器械问世并造福百姓,头部医械企业创新实力稳步提升,产业创新优势日益凸显,国产替代进程不断加速,高端医械“出海”渐入佳境……整个行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加速前进,并带动整个医药行业不断创新向前。一、头部企业担纲创新主力近年来,我国医械产业涌现出了一批创新活跃的中小企业,并取得了斐然成绩,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头部医械企业更是创新的主力军。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好比攀登高峰,不仅需要企业具备雄厚的实力与极强的盈利能力,以支持企业在长期研发与产业化过程中持续投入巨额资金,更需要企业具备强有力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深厚的技术储备。以跻身全球前30强的我国“医械一哥”迈瑞医疗为例。据其财报,2023年前三季度迈瑞医疗研发投入28.1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10.3%,同比增长23.3%,研发投入额增速甚至超过营业收入与利润额增速。成果也颇为丰硕:2023年,在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推出UX5 4K荧光摄像系统、5mm光学胸腹腔镜、超声高频集成手术设备、BeneHeart D系列新一代除颤监护仪、BeneFusion MRI Station磁共振输注工作站、新uMEC监护仪、新一代麻醉系统A7/A5、急救转运呼吸机TV80/TV50、新平台手术床旗舰版V9、4K三维荧光内镜等一大批新产品。在体外诊断领域,推出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心脏标记物高敏肌钙蛋白hs-cTnI,直面监测过程中心肌肌钙蛋白干扰难题;还推出了四款试剂盒以及全自动凝血分析仪CX-60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AF-600等新产品;MT8000全实验室智能化流水线也正式上线。在医学影像领域,新推出高端台式彩超ResonaR9铂金版(北美)、高端体检台式彩超Hepatus 9(中国)、面向国际客户的X光数字化升级解决方案RetroPad等新产品,其中超声系统昆仑Resona A20填补了国产超高端超声系统市场空白。产品不断丰富,持续创新迭代,尤其在高端医械领域不断突破。在目前已获批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中,“微创系”的产品占比位居前列,涉及企业包括心脉医疗、心通医疗、神通医疗、微创电生理、上海微创、微创机器人、微创畅行等。微创医疗是国内领先的创新型头部医械企业,旗下拥有50多家分别占据不同赛道或业务领域的子公司。除了研发并上市多款创新医疗器械,其“成名之作”是自2019年7月开始分拆旗下子公司并已有5家成功上市,包括心脉医疗(2019年7月)、心通医疗(2021年2月)、微创机器人(2021年11月)、微创脑科学(2022年7月)、微创电生理(2022年8月),已经形成全球化的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网络。另一家医械头部企业联影医疗同样战绩斐然。2023年前三个季度,联影医疗聚焦“一核多翼、高举高打、全线突破”战略,研发投入14.30亿元,同比增长42.22%,研发费用率为19.24%。累计向市场推出90余款高性能创新型产品,包括行业首款5.0T全身成像高场磁共振uMR Jupiter 5T和uAIFI平台、PET/CT系统uMI Panorama、全新高灵敏度高分辨率脑部PET系统NeuroEXPLORER(NX)等。以2023年上半年国内新增市场金额口径统计,公司MI及XR市占率名列首位,MR、CT、RT市占率位列第三。在获批上市的创新医械生产企业名单中,还出现了互联网巨头腾讯的身影。互联网巨头入局医疗赛道已是寻常事,但进入创新医械领域仍然鲜见。互联网巨头坐拥资本、技术、数据、用户、流量资源等优势,由虚拟空间到发力实体产业,对医械行业自然大有助益。2022年8月、2023年6月,腾讯医疗研发的“慢性青光眼样视神经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结肠息肉电子内窥镜图像辅助检测软件”作为创新医械先后获批上市,已结出第一批硕果。二、“创”就未来奋发正当时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医疗器械这一国之重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整个行业迸发出强劲的创新活力。据NMPA南方所测算,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整体行业营业收入达1.3万亿元,同比增长12%,显著高于医药工业整体增速。从2017年的737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01%,高于我国总体制造业增长水平。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稳中求进,逆势前行,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保持了创新发展的良好趋势。如果说创新是医疗器械转型升级与进步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国产替代、国际化“出海”则是我国医械行业的未来。在某种程度上,创新、国产替代、国际化“出海”是相辅相成的。创新是最好的竞争利器,无论是医疗器械的技术水平还是有竞争力的价格,都必须通过创新来实现,国产替代、“出海”更需要依靠医疗器械创新“打前站”。以11月30日开标揭晓的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国家联采为例。在此次人工晶体类高端双焦点产品报价中,正是凭借创新性突破,爱博医疗自主研发产品仅上市1年左右时间就获得了医院高达12%的报量,临床终端认可度快速提高,相当于从爱尔康、强生视觉、博士伦等国际品牌“虎口拔牙”,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而2022年10月,爱博医疗的创新产品“非球面衍射型多焦人工晶状体”刚通过国家药监督局审查批准并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成功上市,打破了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核心专利技术长期只有国际巨头身影的局面。此次集采另一品种运动医学类耗材,近年来国产化率大幅提升,相关医械企业在竞争中就颇为主动,采取了抓住集采机遇加速入院放量的策略,在报量中国产厂家占比大幅提升,以各品牌采购需求量和最高有效申报价估算市场份额,虽然进口品牌施乐辉、强生、锐适仍占据前三席,但国产品牌份额大幅提升至49%,占了半壁江山。显然,在行业稳定增长前提下,国产化率提高的前期,一般意味着国产企业可以通过国产替代获得较高的收入增速;在国产化率提高的后期,国内企业的收入增速很可能逐渐放缓。此时,更加广阔的海外市场就成了国内医械企业发展的第二生命曲线。在海外市场与国际巨头PK,国内企业不再有政策护体优势,竞争取胜更依赖于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度、营销体系、品牌影响力等自身因素,其中创新是最重要的。借助创新兴起的AI医疗,为我国医械头部企业赶超国际巨头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好机会。AI医疗也是业内公认的未来医药创新发展的风口。如果AI医疗取得突破并得到应用,那一定有医疗器械领域。医械头部企业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在这方面,头部企业多有动作。在9月举行的2023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迈瑞医疗与腾讯健康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依托云计算、医疗大模型等数字技术,在腾讯擅长的大语言模型、云计算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合作,不局限于体外诊断,还将拓展到重症、急诊、麻醉等领域,携手推进医疗器械产业的数智化升级。不创新,无未来。创新是医药行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对医疗器械行业尤其是高端医械更是如此。当创新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医械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指日可待。三、结语 迈瑞医疗、微创医疗入围2023年度全球医疗器械公司100强,其中迈瑞上升5个位次至第27名——国产医械企业首次进入全球30强,微创继续位列第77名,我国医械行业扬眉“兔”气。新的一年,行业政策趋于稳定并大力鼓励创新,疫情影响基本消除,去库存化也取得重要成果,考虑到2023年同期全行业低基数的现实,以及国内外市场、客户需求等正在逐步释放,国内医械头部企业在创新、国产替代、国际化“出海”等方面经验日趋丰富,预计2024年医械行业将获得高强度增长,迎来“开门红”。来源/《医药经济报》总第4554期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及《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教财〔2019〕6号),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2022年度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财监〔2023〕1号)要求,2023年3—6月,教育部在对各地报送的年度绩效自评材料进行审核评价基础上,对2022年度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项目进行了绩效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1.政策背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27号),职业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总体为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所需财政补助经费主要按照隶属关系等由中央与地方财政分别承担,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地方统筹给予支持。目前,中央财政通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支持和引导地方积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主要用于推进高等职业学校高水平发展,巩固和完善高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保障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双师型”专任教师和“1+X”师资培养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强产教融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方式等。2.资金情况2022年度,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共计投入588.73亿元,其中中央资金302.57亿元,地方投入261.93亿元,其他投入24.23亿元。中央投入方面。根据《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的通知》(财教〔2021〕205号)及《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下达2022年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的通知》(财教〔2022〕92号),2022年度,中央财政共投入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302.57亿元,其中提前下达249.82亿元,当年下达52.76亿元。地方投入方面。各省份切实发挥省级统筹作用,完善地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结合年度职业教育重点工作,并按照轻重缓急原则科学分配资金,向农村、边远、民族地区以及主要经济带等区域经济重点发展地区倾斜,向国家急需特需专业,以及技术技能积累和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专业倾斜。2022年度,地方在中央财政基础上投入财政资金261.93亿元,其中重庆市最多,为48.02亿元。二、绩效目标设定情况1.整体绩效目标情况年度总体目标。一是高职生均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中职学校校舍、场地等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二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全面推进。三是1+X证书制度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四是职业学校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五是服务对象满意度提升。年度绩效指标。根据年度总体目标,教育部对产出、效益和满意度指标进行了细化。产出指标包括数量指标、质量指标和时效指标,设定了各省份高职生均拨款水平、1+X证书制度试点参与考生人数等数量指标,中职学校新建或改建校舍及场地达到建设要求的比率、“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职业院校教师国家级培训结业率等质量指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任务完成进度等时效指标。设定了高职平均就业率这一社会效益指标。设定了学校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等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2.区域绩效目标情况2022年初,各省份根据区域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职业教育工作相关规划、转移支付提前下达资金额度、上年度转移支付执行情况等因素,设定区域绩效目标,报教育部、财政部审核。2022年3月,教育部成立绩效目标审核工作组,从完整性、相关性、适当性和可行性等方面,对各省份报送区域绩效目标表进行审核。2022年4月,财政部、教育部下达2022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预算,同步下达各省份区域绩效目标。各省份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综合考虑区域年度职业教育发展相关规划、重点工作、区域绩效目标设定情况、资金分配方案、项目绩效目标申报情况等因素,将区域绩效目标分解下达到有关市、县(区)和职业院校。三、绩效目标完成情况1.年度目标完成情况2022年,在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支持引导下,各省份职业教育事业稳步发展,1+X证书制度试点范围有效扩大,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有效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总体目标完成情况较好。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全国2022年高职生均拨款水平达到12000元/年·生的最低标准,部分地区的生均拨款水平远超最低标准要求。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学生人数相较上一年度均有所增加,100%完成计划目标。通过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深入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有力推进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如,天津市7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其1000余个子任务阶段性建设目标已全部实现,推进了全市职业教育创优赋能。中等职业教育方面。2022年,随着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稳步推进,职业学校的校舍、场地、实习实训基地等得到有效改善,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如,青岛市依托大型共享智能(仿真) 实习实训基地,建成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商贸等6个专业实训基地,极大地改善了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有效满足了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中的硬件需求。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升方面。2022年,各省份通过职业学校教师培养计划,不断提高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全国整体培训完成质量较好,“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实现了正增长。部分省份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较显著。如,吉林省“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较2021年增加6.65%;广西壮族自治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较2021年增长2%。2.产出指标完成情况一是高职生均拨款水平≥12000元。根据各区域绩效自评情况,高职生均拨款水平均大于或等于每生每年12000元的标准,平均达到每生每年14503.76元,指标的实现情况较好。二是1+X证书制度试点参与考生人数比上年增加。根据区域绩效自评情况,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学生人数相较上一年度均有所增加,100%完成计划目标。三是中职学校新建或改建校舍、场地达到建设要求的比率为100%。根据区域绩效自评情况,各省份已完工工程的建设质量情况较好,符合建设要求。总体来看,该指标未发生明显偏离。四是“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实现正增长。根据区域绩效自评情况,“双师型”教师占比相较上年有所提高。五是职业学校教师国家级培训结业率≥90%。根据各区域绩效自评情况,该指标完成率为97.51%,完成情况良好。六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按照任务书时限完成。根据区域绩效自评情况,该指标总体完成率96.95%,完成情况较好。3.效益指标完成情况高职平均就业率≥90%。根据区域绩效自评情况,高职平均就业率达90.34%,完成情况较好。4.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一是学校满意度≥85%。根据各省份满意度调查数据,“学校满意度”平均值为92.58%,实现目标值。二是教师满意度≥85%。根据各省份满意度调查数据,“教师满意度”为92.21%,实现目标值。三是学生满意度≥85%。根据各省份满意度调查数据,“学生满意度”为91.22%,实现目标值。 来源/教育部
红头文件下载(右键另存为)各有关单位: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药品行指委决定征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集对象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科研机构等。二、征集内容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典型案例,包括但不限于:1.机制创新:共建课程、教材、专业、智库、实训基地、产业学院、研发和成果转化中心等;2.模式探索: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成立职业教育集团,推进现代学徒制教育、双元制教育等;3.创业培育:为服务中小企业在园区内或校内设置众创空间、研发中心、工作室等服务场所;4.产业服务:通过产教融合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区域经济发展、工匠文化精神传承等。三、案例要求1.具有推广价值,具有示范引领作用。2.典型案例应包括实施背景、主要做法、成效经验等。要求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有相关数据作为支撑(撰写说明见附件1)。案例字数控制在3000—5000字(格式要求见附件2)。四、报送方式各单位限报1—2个案例,请于2024年2月29日前将案例(word版和加盖公章的扫描件)发送至指定邮箱。纸质材料邮寄至药品行指委校企合作专委会。五、成果应用药品行指委将对各单位推荐的案例进行遴选,对优秀案例汇编成册,通过网站刊登、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宣传推广。联系人:秘书处 徐汉元,010—63365040 18852382928校企合作专委会 费海洋,15861754810邮 箱:yphzw@nmpaied.org.cn。邮寄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枚乘路4号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6号实验楼(药品行指委校企合作专委会秘书处)附件:1.案例撰写说明2.案例格式要求全国药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代章)2024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