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项目

高研院党委召开支部建设工作座谈会

2023年2月22日,高研院党委召开年度支部建设工作座谈会,各在职党支部支委、团支部支委和党办工作人员参加。会上,各党支部和团支部汇报了2023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党办介绍了2023年重点学习计划与党支部联学安排,与会人员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行研讨和交流。与会人员一致表示,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是高研院党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强化创新理论武装,切实在思想上政治上建班子带队伍,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积极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各支部要围绕高研院创新发展深入调研、献计献策,要持续开展“书记项目”,扎实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研院高质量发展。三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班子成员发挥“头雁效应”,中层干部履行“一岗双责”,支部发挥教育监督作用,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持续强化正风肃纪。四是加强党务干部队伍能力建设,通过交流研讨、集中培训、联学联建等形式提升队伍素质,同时做好党员的评优和发展等工作,为高研院事业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3-02-23

高研院党委召开支部建设工作座谈会

2023年2月22日,高研院党委召开年度支部建设工作座谈会,各在职党支部支委、团支部支委和党办工作人员参加。会上,各党支部和团支部汇报了2023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党办介绍了2023年重点学习计划与党支部联学安排,与会人员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行研讨和交流。与会人员一致表示,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是高研院党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强化创新理论武装,切实在思想上政治上建班子带队伍,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积极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各支部要围绕高研院创新发展深入调研、献计献策,要持续开展“书记项目”,扎实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研院高质量发展。三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班子成员发挥“头雁效应”,中层干部履行“一岗双责”,支部发挥教育监督作用,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持续强化正风肃纪。四是加强党务干部队伍能力建设,通过交流研讨、集中培训、联学联建等形式提升队伍素质,同时做好党员的评优和发展等工作,为高研院事业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3-02-23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3年招收公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应急演练中心)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唯一的教育培训机构,设有药监系统唯一以社会科学研究为主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我站长期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开展合作,聘请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药品监管系统专家学者共同指导博士后研究工作。多年来,学院围绕药品监管中心工作,积极参与法规制修订和规划编制;聚焦监管科学研究重点,开展药品监管政策理论及教育科学研究;承办的全国药品安全与监管博士后论坛已经成为相关领域青年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交流平台。为加快高层次药品监管后备人才培养,推进监管科学,助力中国式药品监管现代化,现面向社会公开招收4名监管科学方向博士后研究人员,具体事项公告如下:一、招收方向药品监管科学,包括药品(含疫苗、中药)、医疗器械与化妆品监管决策的新工具、新标准、新方法,监管科学学科建设,监管政策与法规,监管能力提升,应急管理的研究等。二、招收条件1.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品学兼优;2.有所选方向需要的相关专业背景或工作经验;3.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科研合作精神;4.学科不限,优先考虑已获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法学、法律、社会学和公共管理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获得学位时间不超过3年),或已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毕业生;5.具备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能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年龄不超过35周岁。三、在站待遇博士后在站期间工资福利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待遇从优,根据研究能力和贡献可以获得额外科研奖励支持。鼓励博士后申请各类研究经费或奖励经费。四、工作地点北京市西站南路16号 。五、申请方式及流程请将详细简历(包括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学术积累等)发送至邮箱nmpaiedpd@126.com(请务必同时抄送bgs@nmpaied.org.cn)。请在邮件主题中使用“姓名+2023年高研院博士后申请”的格式。申请人经过初步遴选后,将安排面试、进站答辩。综合表现优秀者将被录取。六、联系方式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站南路16号邮政编码:100073联系电话:元延芳 010-63365285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2023年2月16日

2023-02-17

把握“产业”逻辑,建设校企命运共同体

作为中国特色的校企命运共同体,产业学院的重要性正在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和工信部启动了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产业学院试点项目,各地教育部门出台了诸多支持政策,全国上下出现了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的热潮。由于产业学院历史短、经验少,很多学校不知道为什么要建、如何建产业学院,只能跟风建设,热情高、办法少,导致很多产业学院虚化不实。笔者认为,目前大家过度关注产业学院的“学院”逻辑,忽视了“产业”逻辑,而“产业”逻辑恰恰是成功的关键。建议大家从行业企业的行为动机出发去思考产业学院的职能和建设思路,只有如此才能建成中国特色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学徒培训市场失灵是全球技能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著名人力资源公司万宝盛华公司2020年发布了调查报告《缩短技能差距:深谙员工诉求》,通过对44个国家和地区的24419家企业的调查发现,全球人才短缺正在加剧,工程师、IT人员、技术工匠、技术人员、专职人员、医疗保健等专业技术型人才短缺严重,均位列最难填补的十大职位,其中技术工匠短缺排名第一。什么原因导致技术工匠的短缺?按照经济学理论,当市场存在短缺的时候,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就会上升,刺激供给量增加、需求量下降,最终实现供求均衡。技能人才的短缺说明技能人才培训市场供求机制失灵了。当企业出现技能人才需求时,企业要么自己培训员工,要么从同行业的公司挖人。在员工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一个公司培训的熟练员工可能被竞争对手挖走,因为对手公司没有承担培训成本、可以支付更有竞争力的薪酬。当越来越多的公司采取挖人战略的时候,就没有公司愿意去培训学徒了,最终导致技能人才供给的枯竭。正如所有的人都可以无节制地在公共草场放牧的时候,最终导致草地资源枯竭,这就是典型的“公地悲剧”。德国的行业共同体与日本的企业共同体为解决劳动力市场上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德国和日本都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制度创新。德国通过强有力的行业协会组建行业性的劳资共同体。1897年《手工业保护法》赋予了手工业协会独占的学徒制管制权力,学徒培训走向了组织化和制度化,为德国“双元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随着制度的演变,德国的行业协会主导了技能人才的培训、资格认证和行业准入,行业协会制定技能人才培训内容,然后分别由学校和企业来实施相应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最后由行业协会统一组织技能人员考试和认证。目前德国四分之一的企业具有学徒培训资格,称之为“教学企业”。为了防止企业滥用学徒培训资格,培训水平太差的企业会被踢出“教学企业”之列,无权再招收学徒,从而保证了学徒培训质量。为了控制技工在企业之间的无序流动,行业协会和劳工组织通过工资的集体谈判压缩了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因此员工也失去了在不同企业之间流动的动力。调查数据显示,德国70%的学徒会在培训结束后在受训企业就业,德国企业员工在一个企业平均就业年限是11年,在全世界位居前列。由于德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性很低,企业培训的员工为企业所用,因此德国企业参与学徒培训的积极性比较高,德国得以成为世界闻名的“工匠之国”。日本则通过年功序列制和终身雇佣制降低企业之间的员工流动率。终身雇佣制是指员工被公司录用,一般无特殊情况不会被辞退,可以一直工作至退休;年功序列制是指员工薪酬和职务一般不受工作内容、个人能力、工作地点等的限制,而是工龄越长,职务越高。这实际上是把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长期捆绑在一起,构成命运共同体。企业培训员工的投资可以通过漫长的雇佣期获得回报,因此企业非常愿意为员工提供培训。美国学者雷·马歇尔指出,日本的经济奇迹主要靠的是企业职业培训,而不是公办的职业学校。产业学院是建设中国特色校企命运共同体的组织抓手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国有企业的雇佣制度也类似于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企业之间的员工流动率也很低,因此国有企业投资于员工培训的积极性很高,甚至很多国企都有自己的技校。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开放,员工的流动性大大增加,国企的员工培训体系也随之崩溃。有人说,虽然企业不愿意投资技能人才培训,但政府投资的职业院校系统和社会力量举办的技能培训系统可以增加技能人才的供给。事实是,学校和社会培训可以增加部分通用技能的供给,非熟练技工如果想要胜任企业的复杂工作,还必须进行企业的内部再培训。由于我国行业协会的社会组织功能很弱,多数行业协会没有建立技工的行业准入制度,也没有相应的技工培训制度,因此行业协会不能像德国同行那样发挥功能。作为制度替代,产业学院可以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功能。在我国,15至22岁接受职业培训的青年绝大多数在公办职业院校接受培训,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公益性,让所有的企业免费获得初级技工,但是公益性同时也损害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因为企业培训的熟练技工可能被竞争对手挖走。产业学院由学校与特定行业企业共同组建,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共同体,一方面可以抑制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合作培养学徒;另一方面可以将产业学院之外的企业排除在外,保护成员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按照这种逻辑,首先,产业学院的企业成员单位数量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为企业数量太多会导致内部交易成本上升,产生“搭便车”问题,导致没有人为产业学院负责。其次,产业学院的数量和成员要相对稳定,组建一个熟人组织,目的是降低重复博弈的信任成本。当一个企业退出以后,需要经过其他成员推荐和理事会审核以后才能吸收新的成员,这样可以保证成员席位的稀缺性和社会价值。再其次,产业学院要建立一套标准统一的学徒培训质量控制体系,防止成员单位滥用学徒培训资格,将培训服务不合格的成员企业及时剔除,这样可以抑制成员企业的机会主义,保证技工培训的质量。从“产业”逻辑来看,产业学院是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组织抓手,产业学院运行的关键是建立排他性的学徒使用权,将那些不参与学徒培训的企业排除在外,从而建立一种介于德国和日本之间、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2月7日第03版

20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