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项目
11月29日,党委书记李福荣同志通过线上授课的形式,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学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为题,为学院全体人员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李福荣同志重点围绕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主要成果、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大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主动融入中国式药品监管现代化建设事业,深刻认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等方面,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解读。李福荣同志谈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要结合实际、结合本职,把党的全面领导和从严治党体现在学院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中。一是深刻领会“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坚定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精神状态做好药品监管教育培训各项工作。二是建设高质量部门党校,坚持以党校姓党、质量立校、从严治校为原则,全面加强党校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药监系统党性教育桥头堡。三是谋划学院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教育培训和政策研究主责主业,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完善师资队伍、教材、教学基地建设,加强政策研究和应急演练中心建设,在全心全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过程中,推动和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四是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新部署,持续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建设、作风纪律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坚决完成巡视整改,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五是坚持团结奋斗,院领导、中层干部和全体党员要发挥表率作用,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营造团结奋斗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药品监管教育培训工作改革发展新局面,以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以下简称高研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及重大事件应急演练及应急保障决策系统研究”,是国家“十三五”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之一。该项目于2018年12月立项,经过3年多潜心研究,近日顺利通过科技部绩效评价。参加项目评审的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突破了模块化快速分析诊断、远程专家系统、智能化物联网等关键技术,研究及构建了应急演练、决策、处置和保障的全链条智能化系统,完善了食品安全监管应急技术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应急处置能力,是推进我国食品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应急“一案三制”建设滞后,应急监测、应急演练、应急决策、应急保障等各个方面都缺乏先进设备及有效的技术支撑,食品安全监管应急处置能力亟需提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及重大事件应急演练及应急保障决策系统研究”项目就是专门研究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和提升应急处置技术支撑能力的综合性、系统性研究项目。高研院作为国家级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演练中心牵头了项目研究,组织协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环境医学与作业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等10余家在应急演练、检验检测、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加工制造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的单位共同开展研究,并协调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参与了研究成果的示范应用,圆满完成各项研究任务。3年多来,项目组围绕食品安全应急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攻关及示范应用,成功研发了智能化模块化食品安全快检设备,构建了高效准确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模型、可视化应急演练平台和应急指挥决策平台等,并研制了重特大自然灾害下不同人群特殊营养需求的新型应急专用食品。项目取得的许多研究成果具有首创性和技术领先性,例如:项目研发的食品中挥发性有害成分全自动水蒸气蒸馏仪,将现有国标方法中需要1—2小时的样品提取时间缩短至10分钟内完成,蒸馏效率提升近10倍;研发的多功能一体化食品安全应急快检仪(Smart X8)和食品中微生物快速微芯片判读仪,实现单机多能、远程可控,满足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多种类污染物的应急检测和多元筛查需求;建立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的云端食品安全应急演练建模系统,大大提升了演练的互动性和真实性,初步开发了VR沉浸式演练技术;研发了我国首套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果和食品舆情事件处置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第一个应急评价综合性指数—RFSEEI,并将舆情事件监测从媒体报道量的分析拓展到公众关注度、参与度与态度倾向的分析;研发的食物中毒APP实现了医院急救和疾控流调的无缝快速对接和信息共享,大幅提升了流调效率和精准救治效率。目前,项目部分研究成果已完成应用转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5件(获得授权9件),申请国际发明专利5件(获得授权2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5件(获得授权4项,其中国际1项);发表研究论文61篇(其中SCI论文21篇);培养了研究生23名,其中博士6名,硕士17名。该项目研究充分展现了高研院在食品药品应急领域深厚的科研造诣和全面贯通“产、学、研、管、练”的组织协调能力,使其进一步强化了食品药品应急学科领军优势,进一步树立了在食品药品应急领域的学术权威,进一步筑牢了全国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演练的龙头地位。本项目也是高研院牵头承担的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人才,锻炼了应急演练师队伍,极大促进了学院自身的科研工作和学术涵养,对于学院国家级科技奖励成果培育、教育培训等工作具有深远影响。高研院将以此为契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推进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应急演练取得新突破,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持。 项目绩效评价会议部分成果展示
11月18日,第五届全国药品安全与监管博士后论坛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本届论坛由国家药监局人事司、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主办,高研院博士后站和中检院博士后站承办。百余名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专家和青年学者、药监系统和医药行业代表参加。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军宁,人社部专技司、全国博管办二级巡视员仲笑林视频致辞,人事司司长王维东宣读获奖征文名单。福建省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俞开海现场出席论坛并致辞。赵军宁副局长开幕致辞王维东司长宣读获奖名单福建省药监局俞开海局长致辞赵军宁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强化药品安全监管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论述和重大部署,论坛以“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 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既是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也是积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的具体举措。赵军宁强调,博士后研究人员要紧密围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药品监管热点问题开展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凝聚智慧,服务国家药品监管的重点工作。博士后工作站要着力培养监管政策研究人才,搭建中国特色药品监管研究平台,加快研究成果转化,积极推动我国药品安全治理水平提升。论坛为期1天,由药品安全与监管博士后主论坛和药品监管体系与制度建设、药品监管科学与产业发展、药品监管队伍能力提升3个分论坛组成。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林圣彩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刘良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检院生物制品检定首席专家王军志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驻华官员唐轶博士分别以“医疗器械科研与创新”、“生命科学与医药创新发展”、“打通中药经典名方传承创新之路”、“基因和细胞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世界卫生组织监管体系强化项目实施进展”在主论坛作主旨报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医药行业和药监系统代表在分论坛作了交流分享。葛均波院士主旨演讲林圣彩院士主旨演讲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正值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本届论坛紧密结合药品监管工作和产业发展实际,贯通产学研管,凝聚各方智慧,学有收获、论有所得,论坛成果必将为推动中国药品监管现代化提供有力智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