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2025年10月22-24日,由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主办、国家药监局高研院承办的“药物研制环节监管培训班”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国家药监局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药监局负责GLP、GCP监管工作的共56位业务骨干参加了本次培训。培训班围绕GLP、GCP监管的最新政策要求以及I期临床试验管理、生物样本分析、生物等效性试验电子化记录等新发布指南进行权威解读,并分享临床试验检查中的典型案例。参训学员一致表示,此次培训主题突出、内容丰富且系统,解决了大量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困惑,对提升药品研制环节监管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报到通知下载(右键另存为)各位学员:我院原定于2025年11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市举办的《神经系统疾病医疗器械新技术产品转化及注册认证培训班》,因故培训时间变更为2025年12月10日至13日(12月9日报到),培训地点不变。由此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联系人:马老师电 话:010-63316018,18600377081
2025年10月23日,全国职业院校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药品类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在山东省威海市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全国药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承办。全国药品行指委主任委员、国家药监局高级研修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段慧萍出席并在讲话中强调,本次备课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也是加强药品职业教育“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举措。 ▲全国药品行指委主任委员、国家药监局高级研修学院党委书记、 院长段慧萍讲话 备课会邀请了山东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药监局“药物制剂技术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臧恒昌教授和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二级教授邱葭菲开展专家领学,围绕“健康中国理念的药品智能制造与监管科学”和“课程思政的认识与建设实践”,深入解读了药品行业发展趋势及课程思政政策、建设经验。之后,来自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和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的备课团队依次展示了各自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邱葭菲教授对各团队课程进行点评指导。线上线下参会教师开展了研讨交流。 ▲备课会集体合影 全国医药类职业院校教师1000余人通过现场或在线参加了备课会。本次集体备课会充分展示了各院校在药品类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与成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未来职业教育药品类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职、高职与职业本科结构比例持续优化,助力学生就业有本领、升学有路径、终身发展有支撑。专业布局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需求,新增专业以工程技术类为主,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关键领域。职业教育为现代产业体系输送了超过70%的新增高技能人才,成为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摇篮,有力支撑制造业升级与实体经济发展。“十五五”是我国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关键五年,也是跨越中等偏上收入阶段、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时期。面对产业升级、技术变革、人口结构转变与国际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使命,持续优化教育生态,推动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体系完善”迈向“系统强大”,加快构建深度融合的产教协同育人机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技能人才支撑。值得关注的是,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并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公报进一步指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职业教育必须紧密对接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求,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三大方向,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加快培养一批能够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成为战略任务大国工匠与高技能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力度培养大国工匠与高技能人才。《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也强调,应“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致力于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超过1000万名毕业生。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中,职业院校毕业生占新增一线从业人员的比例超过70%。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已超2.2亿人,高技能人才突破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然而,我国制造业正值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职业教育侧重通用技能培养,已难以适应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精准化、高端化人才的需求。随着新质生产力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催生大量新技术岗位,要求人才兼具扎实理论、精湛实操与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推动职业教育向专业化、技术化方向转型,聚焦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需求,重塑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未来五年,职业教育将逐步从传统化、通用型培养模式,转向以产业链关键环节为纽带的专业集群发展模式,推动跨学科资源整合与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版图“蝶变”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重心正逐步适度上移。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职、高职(高专)与职业本科在校生比例约为30:43:1,反映结构仍呈“低重心”特征,难以适应产业迈向中高端对高层次、复合型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截至2024年,全国共有中职学校6862所(校均1792人)、高职院校1562所(校均11299人)、职业本科学校51所(校均7977人),职业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达3035万人。未来五年,我国将持续优化体系结构,逐步形成以中职为基础、高职专科为主体、职业本科为牵引的现代职教体系,实现中职夯实基础、高职提质培优、职业本科高标准引领的发展格局。专业结构正实现大类优化与动态调整。过去专业划分偏细,设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434个专业,专业点总数达12万个,虽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并全面对应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41个工业大类,但调整机制滞后,难以及时响应新岗位需求。《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于2024年12月完成最新一轮更新,体现持续优化、动态调整特征。新增专业紧密对接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数字产业等新兴领域对技能人才的新需求。未来五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力度,推动专业结构与产业升级精准匹配,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支撑力。产科教融合走深走实进阶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伴生,产教融合作为其基本办学模式,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要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的内在规律,三者构成知识生产、应用与再生产的循环体系。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将产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也必然促使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向产科教融合方向深化发展。这一过程是从松散合作走向同频共振的质变,正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职业教育的深化发展,需要职业院校与企业双向协同、相互赋能,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格局,实现从“物理融合”向“化学融合”的实质性跃升。其核心内容应体现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根本标准在于实现走深、走实、进阶。未来五年,产科教融合需“走深”,体现为由浅入深,推动项目实体化运作,构建从“朋友”到“盟友”的稳定利益共同体;“走实”,意味着由虚向实,实现成果从“样品”到“产品”的有效转化;“进阶”,要求体系层层递进,目标从培养“一技之长”转向造就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形成系统化、高质量的育人格局。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情境化强、实操要求高,教学成本较大。数字化转型正深刻重塑职教生态,推动教学从资源重构走向模式创新,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统一。数字技术已从辅助手段升级为引领教育系统性变革的核心力量。在教育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下,虚拟仿真实训、智能学伴等新型教学形态加速普及。面对数字化浪潮,职业教育需从两方面协同推进:一是融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依托数字技术破解优质课程资源短缺、实训条件不足等难题,全面推动办学模式、教育形态、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机制的数字化升级;二是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精准把握产业升级与职业演变趋势,深化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增强人才供给与经济需求的适配性,持续优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内容与方式,系统培养具备数字素养与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数字化正推动职业教育进入全方位、深层次创新轨道。未来五年,应着力构建集虚拟实训、智能评估与资源共享于一体的数字化教育新体系,为高技能人才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职业教育呈现“出海热”积极推进“职教出海”,既展现我国职教的发展活力与制度自信,也有助于拓展教育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空间。目前,我国职教出海已从零星探索迈向规模化、系统化输出的新阶段,逐步成为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支撑全球产业链布局的重要力量。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和中资企业加速全球布局,本土化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企业海外发展的突出障碍。未来五年,应构建系统化的职教出海体系。职业教育应持续深化“教随产出、校企同行”模式,推动中国技术标准与人才培养体系走向世界。在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职教资源输出的同时,加快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校参与的多方协同出海机制,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海外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培养熟悉中国标准、对华友好的技术技能人才,不断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作者:曾天山、陆宇正 分别系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博士后) 链接:http://zqb.cyol.com/pc/content/202510/27/content_417892.html
10月21日至23日,由国家药监局综合司主办、高研院承办的2025年新闻舆情与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山西太原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新闻舆论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升做好应急管理新闻舆论工作的能力水平。国家药监局相关司局、直属单位、各省药监局和安徽省临泉县、砀山县,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负责新闻舆情或应急管理工作的同志共60人参加培训。培训班内容丰富,系统学习《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相关要求,全面了解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特点与新媒体工具的应用趋势,聆听江苏省、广东省药监局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经验,并结合工作实际,组织新闻发布会和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桌面模拟演练,让大家在学中练、练中学,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围绕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制修订工作和应急处置中的问题和难点,组织分组研讨。学员进一步深化了对应急管理与新闻舆情工作的认识,树立了“预防为主、全员应急”的理念,深切感受到完善预案修订、加强部门沟通、强化演练的重要性,也期待未来能够建立更加紧密的联动协作机制,为守好药品监管底线,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